建筑行业大趋势:淡化资质是手段,取消资质才是终极目的!
目前,已明确取消劳务资质的省市有:
2019年9月9日,贵州省适时取消劳务企业资质,促进建筑农民工向技术工人、产业工人转型。
2018年11月28日,河南省住建厅下发通知,试点区域(济源市、固始县、长垣县、林州市)内取消建筑劳务资质。
2018年11月13日,黑龙江省住建厅下发通知,在全省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活动中,取消对施工劳务企业的资质要求。
2018年6月4日,江苏省住建厅下发通知,正式取消劳务资质。
2018年1月1日起,山东省正式取消劳务资质。
2016年8月1日起,西安市取消建筑施工劳务资质。
2016年6月1日起,安徽省取消建筑劳务企业资质。
2016年起,浙江省逐步取消建筑劳务企业资质。
2016年5月6日起,陕西省停止办理新申请劳务资质审批。
从以上各省份改革中不难发现,弱化企业资质,甚至取消资质认定,是市场化取向,让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”,是改革的大方向,也是人心所向,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,是改革红利。
那取消资质后,以什么方式来代替呢?
1、企业业绩
在企业资质管理制度里,由于存在大量资质出借和资质挂靠,工程业绩归属也是借位的不真实的,以此作为资质认定标准并不靠谱。但是取消资质后,对于企业来说,业绩还是其能力的体现。只不过工程业绩就足以证明企业的施工能力,而没有必要以一纸资质来证明罢了。当然了,资质取消后,让企业更重视业绩积累和品牌建设,而不是本末倒置去申请资质,也不用高成本维护资质。
2、信用指标
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,企业资质都实现了电子申报和智能化审批,还建立了失信惩戒制度和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。
未来国家也会针对信用良好且能提供全额担保的企业做试点,也许会取消承揽业务范围资质限制也不一定。
3、注重对人的监管
企业是由人组成的,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甚至是临时的,企业对员工的约束控制监管往往是无力的,也无力承担个人的过失责任。政府及相关部门会把对企业的监管转变到对人的监管,责任追究落实到人。欧美发达国几乎都不采用单位资质管理制度,而是由政府对执业个人直接进行监管。